《韋氏族譜序》譯文摘錄

原著:韦精一

我姓自夏朝封颛顼后代元哲于豕韦建国后,历经夏朝、商(殷)朝、周朝以来,时有灭国、时又延续,几番沉浮。到西汉初年方有韦孟,受汉高帝之命,封为西汉诸侯国楚国元王的太傅,一直任职侍奉楚王三代,均为太傅,他的行事言谈在历史上有不少的概略记载,而其中所做《讽谏诗》,历史上古人曾将其选为《诗三百篇》之一。韦孟之后,又经五世到西汉宣帝元帝时期,韦贤和他的第四子韦玄成,父子先后相继为丞相,功勋业绩光彩焕然。自那时起的韦氏后人们,历代均有杰出人士出现,有的以忠君孝亲而显赫于世,有的凭贞节刚正而受人尊重,有的则以才能德行而成就卓著,承前启后绵延不断,薪火相传永不终止。然而唯独遗憾的是,我韦氏起源流派却不够清楚翔实。隋朝初年,韦鼎授任“上仪同三司”,奉皇帝敕令撰写《韦氏宗谱》,从韦孟以下分断,二十余世都没有脱漏的记载,后来唐朝专门编纂国史的史馆,凭借韦孟的相关记载将韦氏分为九大房,十分清晰。

我支南川韦氏旧谱,都说起源自韦大郎祖,在南宋末年,奉命移镇蜀地,受封食邑南平,于是子孙就在这里安家了。从那时开始,以三十年为一世推算,已有二十四世大约八百年,世系清楚,毫无紊乱。然而,自明末以来,虽然宗祠经过多次修葺,但家谱却空缺未修;抄录的谱本虽多,却始终没能统归画一,这正是我韦氏家谱迫切需要编辑修撰的原由。

族叔韦西崖(韦葆初)先生,离乡游学,坚持恒久,博览群书,尤其醉心于关注各种物事典故。从汉魏六朝到唐宋元明,凡是我韦姓的公侯将相、学士文人,无论是隐逸闲居于山林的贤士,还是贤良谨慎的闺阁淑女,都广为搜罗,一共搜采到若干人,总括为一集取名《韦氏前贤谱》。

大凡每次探本溯源,依序排列到入蜀始祖时,都是“史无明文未敢确指”,实在是因为这涉及到本支世系祖宗,所以非常谨慎。曾有说:赵宋(北宋)南迁临安(今杭州),韦太后三弟韦渊的次子韦谦官至建宁军节度使,韦渊之子韦璞官授清远军节度使,所以,韦谦、韦璞父子都是节度;韦渊第三子韦谠官至崇庆军节度使,韦谠之孙韦光汝仕至徐州节度使,因此,韦光汝也以节度起家,或许是后世子孙不忍直接指出祖父的名字,而用小字书写,长久之后未能流传下来,然而终究还是不能以此就作为凭据的。又经过五世传承到了韦正叔(韦正)祖。自从这里以后,我支韦姓世系才开始有了明确可靠的实据,然而自元朝初年(1271)至今(1868年),历经五百多年,跨越大约二十四或二十五世,居住在本邑(县)的韦姓人不知道一共有多少,迁移到外县外省的韦姓人又不知道共有多少。

韦西崖先生于是从韦如孟开始,将如孟祖以下的列为两房,接祖以下的列为另一房,分别进行采集编录,族谱形制初具规模。西崖先生对编谱一事兢兢业业、勤恳有加,纵使志向恢宏,但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完成。己未年(1859),族弟韦灿(韦兰亭)乡试考中后,族叔西崖先生于是立即动身来到南川,与兰亭弟等同谘合谋参看校阅,刻版刊印付之梨枣。韦兰亭也以修饬昌明宗谱和维修翻新祠堂为自己的责任,遂聚集族中众人,把编谱之事提出来公之于众,大家均没有不同意见,于是拟订职责分工和簿书记录,分别採访各房分支及其忠孝、友爱、节义、长寿等类别,以期发掘出各种美好的不为人知的潜德隐行。庚申(1860)年秋天,总计募得资金若干,于是延请工匠开始刊刻,预期年内就将刊刻完毕而大功告成了。

我韦精一自知天性驽钝、才智愚劣,不敢言序,仅借此以记录西崖先生的一片苦心,并且用以嘉奖族人的踊跃之情。将来的哪一天,后有卓越成就者,可以随时补修,这样就算虽有百世之远,也可以通过考证而知道了。这难道不是韦氏值得庆幸的吗?谨序。

大清同治七年(1868)农历二月十六,恩贡生候选教谕,大郎祖二十一世孙韦精一撰序,时年七十六岁。戊戌孟冬二十六世孙泽训译于蓉城。

《大郎.韦氏宗谱》序

韦述职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根系源流,不忘血脉传承,崇拜祖宗先人。而家谱,刚好起到寻根问祖,饮水思源,宏扬忠孝伦理、塑造人格精神,凝聚人心,团结族人的作用。

家谱,又称家乘、族谱、宗谱等,是一种记载家族的世系繁衍,列祖列宗的血缘脉流,先贤人物的光辉事迹的书。古人云;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传千秋不朽也。它管攝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不忘本末,承先启后之谋,莫不由之于谱牒。

常言;盛世修谱。当今太平盛世,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1984年七号文件《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家族谱,地方志,国家史。三者互为依存充实,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

我们南川韦氏自南宋末年,始祖韦大郎,奉旨入蜀,筑城抗蒙,保境安民,功封侯爵,于是年老落业南川,近八百年中,裔孙繁衍,遍布渝黔川滇,丁口已达数十万,成为当地著族。其中涌现众多文人贤儒,为了给子孙留下足迹,教育族人爱族敬宗,爱国兴邦,尊老爱幼,为民者良,为官者清,英才辈出,代代相传。贤儒们一代接一代建造修复宗祠,创修续修族谱,立下不朽功勋。有记载的修谱者首先由大郎祖十五世孙孔健,在邦聘、邦奇、邦泰三弟兄修建元村韦氏宗祠时建的碑所记载世系族源基础上,费时多年,拖衰残之身,踏遍南川山山水水,历经千辛万苦,收集、整理各地支系的迁衍史和世系材料,于1730年创修成长达五万余言的南川首部《韦氏宗谱》。接着有大郎祖十七世孙藩宾,十九世孙仁卿等十一人,先后积累资料,不断对孔健祖的《韦氏宗谱》进行校正补充。到大郎祖二十世孙葆初,更是倾心吾族谱牒,自道光癸卯(1843年)迄咸丰庚申(1860),历十八寒暑,上京都、下两广、赴三辅、走故国,拜飽学儒士,访藏书名家,集韦氏世系,录前贤名媛,五昜其稿,于1860年编成《韦氏前贤谱》四卷。时(1859年)二十一世孙韦灿中举,他牢记父训,函邀葆初,聚族中业儒百余人,废寝忘食,大相採辑,厘订谱系,十昜稿而成书,方设局开雕。历时八年,至1868年终成二十四卷二十五册同治版《韦氏宗谱》,得以发行,流传后世,影响巨大。正如灿祖序中所言,该谱使韦氏“受姓之根源,得以远追而核发当也;前贤之事迹,得以悉数而特述也;本支之昭穆,得以蝉联相接,而无忘祖之讥也;同宗之脉派,得以鳞次相序而无分歧之失也。且茔墓详载,而展拜有基;规条朗列,而遵循有自;至忠孝节义,可以维风俗,而为吾族之楷模者。”又经近百年的时代变迁,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变革,把家谱作为封建糟粕,将收藏的《韦氏宗谱》加以收缴、烧毁,南川的《韦氏宗谱》几乎荡然无存。所幸我族忠诚儿女,合溪镇的韦联章(继)与其女儿韦述英冒着极大的风险保存了一套同治版《韦氏宗谱》,并在1989年捐献出来,成为续修族谱珍贵的基础资料,使《韦氏宗谱》九三版的编纂有了可靠的详实根据。九三版《韦氏宗谱》历经四年时间,在当时资金缺乏,距上次续谱时隔130多年,加之採编人员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多数为离退休人员,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宣传访问记录,收集族源及世系资料。团结一致,齐心努力,完成了这次续谱工作,为广大族人寻祖溯源和以后续谱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第四次续谱,相对前几次,有利条件较多。特别是交通方便(渝黔川滇桂之间以高速公路为骨干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大多数族人都有了自已的小汽车或摩托车),通讯发达(电话、邮箱、QQ、微信联系各家各户),族人热心,有上几次的经验。在2016年清明祭祖结束后,就决定进行第四次续谱。并立即着手筹备。首先由韦明齐捐资两万元,韦济枢、韦会才、韦勇各捐资五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当年5月召开了续谱工作动员大会,渝黔川滇族人齐集一堂,成立了以韦述职为主任,韦明齐、韦昭文、韦希蜀、韦延河、韦济枢、韦会才,韦圣书、韦会礼(后增补韦勇、韦述启、韦延章、韦泽训、韦忠良、韦冬元、韦忠勇、韦桂馨)为副主任的第四次韦大郎后裔续谱工作委员会,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发捐资倡议,确定了各地的征集人员。并组成了500人的“韦大郎后裔微信群”三个,韦大郎后裔续谱“工作委员会群”、“编辑委员会群”、“资料征集员群”、“续谱联络群”、“研讨群(后撤销)”等工作群,对发布消息通知、交换信息、传递资料、发表讨论意见非常方便。工作展开后,参加工作的族人积极响应,迅速投入收集资料,筹集资金工作。特别不同以往的亮点是有韦复珍、韦功仙、韦先镕等女性参加此次续谱工作。大家无私奉献、不要报酬;不怕山高路险,跋山涉水;不怕材料成山,夜以继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此次续谱的最大困难:地广,遍及渝、黔、川、滇、桂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多,入谱的大郎后裔近二十万!经大家三年坚持不懈的工作,终使续谱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此次续谱,是在孔健谱、葆初谱、述职谱的基础上进行的,原则是:以正史为线索,方志为佐证,老谱、老碑、老墓志的资料为依据,独谱服从众谱,对谱中实属错、漏部份给以修正和增补,对缺疑又无充足历史资料考证的,只能保留待证。

这次续谱世系断于2019531日,之后出生无记载。

南川《韦氏宗谱》的历次编修都是以前谱的宝贵史料为根据的校正、补充、完善和接续。除几次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外,有代表性,影响大的始于孔健祖首创,世系跨度(公元12551730年),此谱虽未付印,但全谱五万余言的宝贵史料,成为以后历次续谱的基础,此为第一次;同治七年版《韦氏宗谱》由葆初、韦灿等编辑出版发行,世系跨度(公元125517301868年),耗时长、参与者近百人、影响巨大,此为第二次;九三年版《韦氏宗谱》由韦述职、韦庆光等编辑出版、发行,世系跨度(公元1255173018681993年)而且参编者更多,收集面更广,发行量更大,此为第三次;本次续谱由韦述职、韦明齐等组织编辑出版、发行,世系跨度(公元12551730186819932019年),范围覆盖渝、黔、川、滇、桂等五省(市、自治区)并延伸到国内外,入谱族众近二十万,规模空前,影响深远,此为第四次。

九三年版《韦氏宗谱》发行后,在部份族人倡导、建议、捐资支持下,大郎祖贤孝做了很多孝祖敬宗的工作。将已毁的元村韦氏宗祠的创建及几次复修历史刻碑记载,建《韦氏宗祠纪念亭》于原祠堂门口对面以为记念;于三泉修建《韦大郎纪念亭》;新建贵州习水温水镇《韦氏宗祠》;修复大孝子韦志通墓,长房二房始祖万有、克有墓,老长房始祖如颜墓,十世祖隆唐墓,十一世祖西、竹、松池墓、义士骏顺祖墓,同治《韦氏宗谱》总编葆初祖墓,均立碑纪念;迁移韦志通贤孝碑至九鼎山公园;编辑发行《韦大郎后裔人物志》专集;2016年、20172018年清明节分别举办大郎祖、如颜祖大型祭祖活动;黔西南州还新建韦氏宗祠(韦氏文化纪念馆),并于2018年清明节举行了大型的宗祠落成庆典。通过以上工作,使韦氏家族文化得以发扬,在渝、川、黔、滇、桂等地影响极大。一些族人前来南川寻根问祖,积极参与第四次续谱,提供资料,捐资、购书等,增强了家族凝聚力。使上述广大地区大郎裔孙,虽历经近八百年,三十余世播迁繁衍,而数十万韦大郎后裔“字派不乱,世系昭穆清楚”,这在全国各氏族中都是少有的,受到其他姓氏族众的羡慕与赞扬,我大郎后裔倍感欣慰自豪。

20197

大郎韦氏宗谱网 版权所有 2024 备案号:蜀ICP备2021002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