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韦精一
我姓自夏朝封颛顼后代元哲于豕韦建国后,历经夏朝、商(殷)朝、周朝以来,时有灭国、时又延续,几番沉浮。到西汉初年方有韦孟,受汉高帝之命,封为西汉诸侯国楚国元王的太傅,一直任职侍奉楚王三代,均为太傅,他的行事言谈在历史上有不少的概略记载,而其中所做《讽谏诗》,历史上古人曾将其选为《诗三百篇》之一。韦孟之后,又经五世到西汉宣帝元帝时期,韦贤和他的第四子韦玄成,父子先后相继为丞相,功勋业绩光彩焕然。自那时起的韦氏后人们,历代均有杰出人士出现,有的以忠君孝亲而显赫于世,有的凭贞节刚正而受人尊重,有的则以才能德行而成就卓著,承前启后绵延不断,薪火相传永不终止。然而唯独遗憾的是,我韦氏起源流派却不够清楚翔实。隋朝初年,韦鼎授任“上仪同三司”,奉皇帝敕令撰写《韦氏宗谱》,从韦孟以下分断,二十余世都没有脱漏的记载,后来唐朝专门编纂国史的史馆,凭借韦孟的相关记载将韦氏分为九大房,十分清晰。
我支南川韦氏旧谱,都说起源自韦大郎祖,在南宋末年,奉命移镇蜀地,受封食邑南平,于是子孙就在这里安家了。从那时开始,以三十年为一世推算,已有二十四世大约八百年,世系清楚,毫无紊乱。然而,自明末以来,虽然宗祠经过多次修葺,但家谱却空缺未修;抄录的谱本虽多,却始终没能统归画一,这正是我韦氏家谱迫切需要编辑修撰的原由。
族叔韦西崖(韦葆初)先生,离乡游学,坚持恒久,博览群书,尤其醉心于关注各种物事典故。从汉魏六朝到唐宋元明,凡是我韦姓的公侯将相、学士文人,无论是隐逸闲居于山林的贤士,还是贤良谨慎的闺阁淑女,都广为搜罗,一共搜采到若干人,总括为一集取名《韦氏前贤谱》。
大凡每次探本溯源,依序排列到入蜀始祖时,都是“史无明文未敢确指”,实在是因为这涉及到本支世系祖宗,所以非常谨慎。曾有说:赵宋(北宋)南迁临安(今杭州),韦太后三弟韦渊的次子韦谦官至建宁军节度使,韦渊之子韦璞官授清远军节度使,所以,韦谦、韦璞父子都是节度;韦渊第三子韦谠官至崇庆军节度使,韦谠之孙韦光汝仕至徐州节度使,因此,韦光汝也以节度起家,或许是后世子孙不忍直接指出祖父的名字,而用小字书写,长久之后未能流传下来,然而终究还是不能以此就作为凭据的。又经过五世传承到了韦正叔(韦正)祖。自从这里以后,我支韦姓世系才开始有了明确可靠的实据,然而自元朝初年(1271)至今(1868年),历经五百多年,跨越大约二十四或二十五世,居住在本邑(县)的韦姓人不知道一共有多少,迁移到外县外省的韦姓人又不知道共有多少。
韦西崖先生于是从韦如孟开始,将如孟祖以下的列为两房,接祖以下的列为另一房,分别进行采集编录,族谱形制初具规模。西崖先生对编谱一事兢兢业业、勤恳有加,纵使志向恢宏,但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完成。己未年(1859),族弟韦灿(韦兰亭)乡试考中后,族叔西崖先生于是立即动身来到南川,与兰亭弟等同谘合谋参看校阅,刻版刊印付之梨枣。韦兰亭也以修饬昌明宗谱和维修翻新祠堂为自己的责任,遂聚集族中众人,把编谱之事提出来公之于众,大家均没有不同意见,于是拟订职责分工和簿书记录,分别採访各房分支及其忠孝、友爱、节义、长寿等类别,以期发掘出各种美好的不为人知的潜德隐行。庚申(1860)年秋天,总计募得资金若干,于是延请工匠开始刊刻,预期年内就将刊刻完毕而大功告成了。
我韦精一自知天性驽钝、才智愚劣,不敢言序,仅借此以记录西崖先生的一片苦心,并且用以嘉奖族人的踊跃之情。将来的哪一天,后有卓越成就者,可以随时补修,这样就算虽有百世之远,也可以通过考证而知道了。这难道不是韦氏值得庆幸的吗?谨序。
大清同治七年(1868)农历二月十六,恩贡生候选教谕,大郎祖二十一世孙韦精一撰序,时年七十六岁。戊戌孟冬二十六世孙泽训译于蓉城。
2024年6月3日,韦大郎祖二十三世孙韦述职老大人因病医治无效,在南川区人民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6岁。
韦述职老人仙逝后,其工作生活过的单位、亲朋好友和众多族亲分别前来敬献花圈表达哀悼之情。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南川区人民政府、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南川区政协、南川区委组织部、南川区老干部局、南川区政协办公室,合溪镇党委、政府和人大,南川区政协退休支部、南川区委关工委等单位送来花圈吊唁。中共南川区委书记向业顺,中共南川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施崇刚,南川区人大主任黄友明,南川区政协主席毛朝银,中共南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冯雪勇,南川区原人大主任康纪强等,亲临现场吊唁并敬献花圈。云贵川渝桂的众多族亲也远道前来吊唁。
2024年6月8日,在南川东胜餐堂举行了韦述职老人仙逝的告别仪式。告别仪式由原南川区政法委书记韦希蜀主持,原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韦明齐致悼词。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集体向韦述职老人深深三鞠躬。仪式上,还专门组织了韦氏家族祭奠韦述职老人的相关活动。随后,韦述职老人的儿子韦延章代表家人致答谢词并答谢来宾。
仪式结束后,韦述职老人子孙、亲朋好友和众多韦氏家族宗亲护送灵柩回南川区合溪镇广福村6组团山垭口坪安葬。
韦述职老人哀悼会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起来到这里,送别述职老人。往事依稀,泪眼朦胧,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他的哀思。
述职老人生于1928年10月18日,重庆市南川区合溪镇人。1936年8岁启蒙,先后在广福桥,合溪场上学;1949年南川解放后,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5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合溪乡文书、乡长,南川县公安局副局长,县供销社主任、党组书记,南川县委财贸部部长及县革委财办主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南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副书记,县人大副主任、代理主任,南川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等职。1954—1987年间还先后当选南川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共南川县第三至第六届党代表。1989年4月退休。2024年6月3日18时,因病医治无效仙逝,享年96岁。
他音容虽逝,但德泽永存。在韦述职老人四十年工作的光辉历程中,他始终不忘本色,坚守初心,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勤勉敬业,对党忠诚,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无论是主持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还是分管政府某几个方面业务,都深得上级组织的认可、单位同事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述职老人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历经多岗位锻炼,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所抓的多项工作获得上级表彰。为当年的南川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退休以后,他积极投身于弘扬韦希成烈士革命精神,组织倡导恢复希成图书馆,积极筹款建立希成奖学金,为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子减轻经济负担。他倡导弘扬奉公团结、担当奉献的家风,组织修缮祠堂遗址、纪念亭、编撰《韦大郎后裔人物志》。还两次组织续编了《韦氏宗谱》近500万字,并送国家图书馆,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以及多个区、县、市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而且作为家风文化的元素放进南川中华家风馆,当作家风典型素材永久陈列,为传承家风文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纵观韦述职老人的一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奋进的一生,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克己奉公的一生,是对家乡建设积极热忱、勇于担当的一生。如今,韦述职老人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正可谓是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长生百年岂足,哀哉天降不幸。竟然撒手长去,留下满眼凄清。述职老人走了,从此,儿女失去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家族失去了一位可敬的长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位平凡而善良的老人。
长歌当哭,逝者逝矣,生者善之。您就安心的走吧。天堂路远,愿述职老人一路走好。
韦述职老人祭祀仪式家属答谢词
韦延章
亲爱的各位挚爱亲朋、亲爱的韦大郎祖后裔各位宗亲:
今天,来自各地的父亲生前挚友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的家族宗亲齐聚这里,为我父亲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在此,我代表全家向你们的莅临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父亲生前对他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你们在他弥留之际给与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安慰、感谢你们在他去世之后的每一句慰问和每一次帮助,谢谢你们!
父亲的离去,对我们来说是无比沉痛的打击。但是,今天你们的到来,却给了我们莫大的安慰和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朋和族群之间深深的情谊和温暖。
每每回忆起父亲的一生,我的眼角总是浸满眼泪。他出生成长在动荡岁月,生活奋斗在困苦之际,后面的日子虽然越来越好,而父亲却越来越老!每每回忆起父亲的一生,我又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因为他一如既往的敬业奉献、豁达宽容,在他生命历程中的多个重要环节总能得到挚爱亲朋和族亲的无私关怀和帮助。谢谢你们!
宗亲团结、家族振兴,是父亲一生的夙愿。在诸位宗亲数十年持之不懈的共同努力下,韦氏家风风清气正、韦大郎祖后裔愈加团结。如今,韦大郎祖后裔各地祠堂修建、造福韦大郎后裔族群的各项措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此,父亲弥留之际多次表示:衷心地期望各位宗亲能在原族委会人员的统筹协调下,吸纳更多既热心家族公益事业又甘于付出和奉献的中青年才俊组建韦氏宗亲事务小组,继续积极组织参与家族事务,彰显大郎韦氏宗亲文化,弘扬韦氏家德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韦氏后世子孙承家业、继传统、树新风!
最后,祈福家族兴盛、人才辈出!族人团结,家道中兴!谢谢大家!
大郎韦氏宗谱网 版权所有 2025 备案号:蜀ICP备2021002320号